双一流背景下农学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思考以西北(2)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课程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 高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斗口试验站教学多集中于作物栽培学,而忽视了与其他

(二)课程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

高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斗口试验站教学多集中于作物栽培学,而忽视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2014版培养方案中对农学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明确安排,主要涉及试验设计与分析、植物保护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农作学、农业资源与区划、农业信息技术等专业课。在斗口试验站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综合性。通过结合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地的土壤类型、降雨量、温度等作物生长基本条件;通过结合农作学,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种植模式、种植体制及养地制度;通过结合植物保护学,使学生了解当地生产中主要出现的害虫类型及防治技术;通过结合农业信息技术,使学生了解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对培养农业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三)偏重统一化教学,忽视分类培养

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是践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举措[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坚持学生为本、分类培养理念,农学专业2014版培养方案将学生分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个方向差异化培养,且针对不同培养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然而,斗口试验站教学则是以农学大类来授课,忽视了不同培养方向的侧重点,应加强人才分类培养。

三、提升斗口试验站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前布置实验与实践课程

任课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课堂成功的有效保障。在农作物播种前,任课教师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前安排好课程内容,从而让试验站上的实验人员和技术人员布置相应的实验。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前,任课教师间应积极交流,将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内容细化,这有利于试验站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教学设备。实践课程教学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向其他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以方便后续教学安排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促进高校、试验站、农技推广部门与企业联动

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5]。加强与试验站、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形成高校、试验站、农技推广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多元联动、上下贯通的实践教学网络体系,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试验站、农技推广机构、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使学生在了解学校科研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情况,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建实践课程教学群

实践课程学科群的建设,打破现有院系、课程的屏障,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纽带,聚集多门课程的优秀教师和试验站的实验员、技术员,形成“教授—副教授—实验员—技术员”的各级教学队伍,这有利于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开展,有利于实现多门课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有利于一流的农学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在“双一流”建设工程的背景下,一流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其校外实验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身能力,产生爱国和爱农情怀,为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1]张静,王西芳,罗敏蓉,等.依托校外试验站探索实践教学模式[J].高教学刊,2018,(15).

[2]李卫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4,(3).

[3]王敏,王滨.热观察与冷思考:新时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9,(1).

[4]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郑丽娟.民办高校的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9).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718/1473.html



上一篇:农学类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培养
下一篇:裸粒大麦青稞的起源之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