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诸多考古谜团有望解开 固镇垓下遗址重启发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固镇垓下遗址重启发掘、淮南武王墩墓将“锁定”主墓坑、凤阳明中都城遗址聚焦核心宫殿区……日前,随着国家文物局批准的2021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公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固镇垓下遗址重启发掘、淮南武王墩墓将“锁定”主墓坑、凤阳明中都城遗址聚焦核心宫殿区……日前,随着国家文物局批准的2021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公布,安徽考古界又传来好消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文物局了解到,安徽9个2021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这意味着,安徽最具价值的一批考古遗址将继续探寻中华文明之光。

繁昌人字洞遗址2020年度考古现场。

据介绍,此次获批的9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包括:繁昌人字洞遗址、巢湖柳家2号遗址、 含山凌家滩遗址、固镇垓下遗址、蚌埠禹会村遗址、寿县西岗遗址及西南小城遗址、淮南武王墩 墓地、芜湖繁昌窑遗址、凤阳明中都城遗址。这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3 处,东周时期遗址、墓地各1处,五代-北宋、明代遗址各1处。 此次获批的9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几乎囊括了安徽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利用项目,充分展现了厚重的安徽文明。其中,繁昌人字洞遗址因发现距今约220万年~246万年的人工制品被定位为欧亚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对早期人类起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含山凌家滩 遗址被定位为中华文明曙光阶段典型代表性遗存之一和良渚古国文明的源头,被纳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了淮河中游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凸显了其对于早期夏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被纳入考古中国 “夏文化”研究课题。

凌家滩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了解到,主动性考古发掘是围绕国家重点课题、解决重大历史问题开展的考古发掘。 随着一系列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的顺利开展,安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形成、 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2021年,固镇垓下遗址将重启发掘、淮南武王墩墓将发 掘主墓坑、凤阳明中都城遗址将继续发掘核心宫殿区……江淮大地上的诸多考古谜团有望被逐一解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解读

旧石器遗址寻找人类行为信息

繁昌人字洞遗址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2020年,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6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发掘,在地层中采集了十余件珍贵的人工石制品,发现一具成年个体中华乳齿象的门齿、下颌骨、前肢骨、掌骨和指骨化石, 这是人字洞遗址首次发现成年个体的象类骨架化石。此外,在中华乳齿象的旁边还暴露出一 具保存较为完整的剑齿虎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化石。此外,还对人字洞堆积进行了筛洗, 采集到异常丰富的小哺乳动物化石。2021年的发掘将主要配合人字洞遗址抢险加固工程。

同为旧石器时代的巢湖柳家2号遗址,下层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石片石器工业,上层为 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的细小化石器工业。202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发掘,出土石制品69件。

据介绍,巢湖周边地区以发现银山智人而成为探索东亚地区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柳家2号遗址丰富的石制品、早晚两期连续的地层堆积,为探索石器细小化现象在该地区出现的确切时间具有重要价值,考古部门将通过科学严谨的野外发掘来发现更多早期人类行为信息。

禹会遗址出土的陶器。

垓下遗址再探大汶口文化

2020年,含山凌家滩遗址对岗地南端的大型红烧土遗迹进行揭露,采取探沟为主、探方为辅的方法,结合钻探,得知该红烧土遗迹呈长方形,面积约3200平方米,西部边界较直,红烧土堆积西部较薄,中东部普遍厚达1.5米。今年,考古专家将扩大外围发掘面积,找出红烧土遗迹的准确分布范围,以完善凌家滩遗址的聚落布局。

在暂停了十余年后,固镇垓下遗址将有望在2021年重启发掘。记者了解到,今年垓下遗 址拟发掘南城墙中部以及城址内中南部可能存在大范围大汶口文化居址的区域,从而进一步 明确聚落整体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问题。同处新石器时代的蚌埠禹会村遗址,2020年通过解剖龙山文化城址的北、东城垣,确认了龙山文化城墙和内外壕沟的堆积结构。今年,将通过考古发掘明确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走向及城墙本体保存状况。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zonghexinwen/2021/0302/550.html



上一篇:安徽淮北:乡村旅游发展“三变”激活乡村振兴
下一篇:安徽最新中考方案发布,虽时间回调,但这三个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