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安徽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由高速度经济增长向高技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由高速度经济增长向高技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也愈加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内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表现为科学知识量的增加和质的改变,更表现为知识转变成产品,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所接纳[1]。科技创新能够加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产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安徽省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高质量”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从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 安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安徽坚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新突破。2019 年安徽省GDP 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1.4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4.9%和18.8%[2]。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安徽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虽然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科技创新平台,难以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创新链条。产学研各主体、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应用、政府产学研协调等环节存在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即便能够成功转化,也存在管理、利用和主体的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安徽的创新人才政策相对于周围省市而言缺乏吸引力,区域收入水平也较低,难以真正吸引到高端的科技创新人才。安徽人才汇聚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乡村振兴战略没有与科技创新进行很好的结合,科技创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不够。五是安徽整体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在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中面临困难。

三、安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安徽省需要坚持“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安徽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安徽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将科技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将科技创新政策落到实处。

通过对接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础,加快安徽省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一流的创新平台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要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研发机构在安徽省落地扎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之一,是吸引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能够有力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3]。通过构建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打下良好基础。科技创新平台主要由研究开发平台、数据信息平台、产学研协同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与产业化平台五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其中研究开发平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集中资金、知识与技术的平台。数据信息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具体包括大数据平台、信息保障平台、创新交流平台。产学研协同平台则由科技创新多主体建设,可以加强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协同创新服务贯穿于创新全链条。创新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条件,包括人才与培训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服务平台。产业化平台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及科技与经济的有效融合,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基地以及企业合作与培育等。

图1 科技创新平台构成

2.加强协同创新,构建技术创新联盟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205/473.html



上一篇:用匠人精神打造卓越产品——访奇瑞商用车(安
下一篇:论新冠疫情之下民宿文化的发展出路 ——以安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