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农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课程教学的几(2)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三,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内容存在脱节。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思维方法和知识工具。即便是同属农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学

第三,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内容存在脱节。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思维方法和知识工具。即便是同属农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学生的知识需求是不相同的。目前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内容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对接,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科研工作的帮助甚微。因此,结合农学专业课程特点,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需求调整教学重点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研究生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第一,系统地修订和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注重每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融合,加强横向综合,减少纵向交叉,特别注意避免各门课程之间可能重复的内容。如,在《作物栽培学》编写和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小麦栽培学、水稻栽培学和玉米栽培学各自分割的教学体系,将三种大田作物通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融合,实现加强横向综合,形成新的课程。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共性的基本理论。第二,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补充农学学科发展内容,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传统教材更新速度慢,很难及时反应形势变化。农业科学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因此,农学专业硕士课程的内容应紧跟时代和政策步伐,及时更新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个案制定并优化研究生培养计划,这是真正落实课程设置中民主教学的关键。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授课方面主要采取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通过提问、辩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兴奋程度,在交流中不断地激发活跃的思维和灵感,而这也恰恰培养了学生后续科研中最需要的探索精神。重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和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2.2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

农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与其他研究生课程一样,均设置了学位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课程,每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目前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课程的大环境下,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普遍存在创新性、前沿性不足的现象,内容老化滞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研究生知识储备与创新,直接或间接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

根据农学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以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度、深度、广度和前沿性与学科的发展规律保持内在一致为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旨在解决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内容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农学研究生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任课教师应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革新等科技创新贯穿课程教学内容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科技创新过程的理解。(2)研究生课程内容应该是建立在一般知识基础上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当今学科交叉融合、新学科涌现,新技术和新理论在交叉领域诞生的创新更突显了研究生课程内容应涉及跨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理论。学科知识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需要根据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加大课程重点内容的教学训练强度,特别是要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和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3)面对部分农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材存在不适合研究生教学的问题,从国内外学科经典专著、优秀本科教材、学科发展前言动态等综合优选一本或多本教材是解决目前教材更新滞后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适当引进或增加国外先进教学法与理论已成为可能,这可以启发、引导研究生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开放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科学思维,使得研究生课程教学切实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打下基础。

2.3 积极采用“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研究生课程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合作更加紧密、灵活,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数据和评估,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好的、更及时的反馈,最终实现研究生的自适应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技术手段,“互联网+”为研究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系统的途径。“互联网+”教育包括微课、翻转课堂和自适应学习等,其中,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和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实践性强、高效、开放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并不出镜教授课程的情况下,实现了和学生之间如同科研伙伴一样的互动。鼓励高年级研究生参与微课教学设计、改革和教学评价。由于农作物生长耗时较长,单独在课程讲解中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可在主要生育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行录制,并配以教师的讲解,最终整合成完整的教学视频。通过制作设计和讲解精良的微课,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课程的预习、辅助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农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302/565.html



上一篇:占子勇尽心竭力解民忧全心全意帮民富
下一篇:台湾成立有机农学苑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