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以(5)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势而新,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资源整合,这就要求高校还须秉承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协商制定安徽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形

因势而新,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资源整合,这就要求高校还须秉承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协商制定安徽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外,高校还能与社会各界、媒体舆论等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良好氛围,“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11]。

四、结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安徽红色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价值蕴涵,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性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黏性”,增强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权。同时,新时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要结合现实需要,革新理念,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和路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够向青年大学生展示独特的红色地域文化,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感悟和认同安徽红色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助力实现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1]习近平.“平语”近人——习近平谈强军[EB/OL].(2016-03-13).http:///politics/xxjxs/2016-03/13/c_.htm.

[2]舒毅彪.论安徽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3-144.

[3]蒋淑晴.依托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概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5,(6):110-114.

[4]胡孔发.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J].池州学院学报,2017,(3):27-29.

[5]陈书杰.新媒体时代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2):79-82.

[6]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7):67-70.

[7]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第1册[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3-4.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78.

[10]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

[11]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1).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习近平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安徽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价值信念和行为方式,集合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和智慧结晶,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备安徽地域特色的红色物质和精神文化。关于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舒毅彪指出:“安徽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对其加大开发利用”[2]。蒋淑晴以“概论”课为载体,认为利用安徽红色文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概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推进‘概论’课程建设,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胡孔发以“纲要”课为载体,在其教学中融入安徽红色文化,“丰富‘纲要’课教学内容,增强‘纲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符合当前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4]。陈书杰则从新媒体视角论述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研究,提出“新媒体时代安徽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5]。目前关于安徽红色文化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资源保护和传承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将重点挖掘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蕴涵,以新时代为背景,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此探索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一、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蕴涵在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深入挖掘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之一。(一)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着力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必须要把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里。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手段,故意抹黑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博人眼球,颠倒黑白。一些高校大学生在接触此类错误信息后,不仅可能对我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产生质疑,还会对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精神表示怀疑,进而否定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和基本路线等。因此,运用安徽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反击这些歪风邪说,激浊扬清,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认清历史真相。这样才能为新时代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指南针”一方面,从民主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涌现了一大批以叶挺独立团、新四军为代表的革命队伍,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安徽更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岗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进入新时代,安徽人民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由此可见,安徽红色文化不仅蕴涵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囊括了老一辈革命人的优良作风。其中更有与时俱进的革命文化的展现,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性。综上所述,安徽红色文化可以成为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指南针”。(三)培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时空上具有延续性,而且在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方面也高度统一,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滋养”[6]。安徽籍革命先辈们所展现的崇高革命理想、高尚品格及其奉献精神等,无不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借助安徽红色文化的亲和性和感染力等特性,有利于进一步培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安徽红色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斗争事迹,政治军事人物辈出,革命文化种类繁多。安徽诞生了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党的重要领导人李克农、王稼祥等,也涌现出曹渊、许继慎、洪学智、皮定均等一大批卓越的军事家。同时,安徽红色文化留存着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如红皖歌谣、红皖诗抄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安徽红色文化不仅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种类繁多的教育素材和载体,还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生动。除此之外,安徽红色文化囊括的“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铁军精神等优秀的革命精神,其体现出的道德引领作用,有利于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引导青年大学生向道德榜样学习,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内化。(四)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安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见证。它充分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其次,安徽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安徽革命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真理性的认知。再次,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无数革命先辈积极探索的基础之上,安徽红色文化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土壤,同样也能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最后,安徽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鲜活性。安徽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不仅承继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兼具地域文化的精髓,同时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粹。特别是安徽红色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些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用来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进一步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有着显著的效用。(五)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奠基石”安徽红色文化是经历时代沉淀而累积而成的,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养料,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安徽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其形成的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栩栩如生的红色革命故事和浩如繁星的红色革命人物,这些都能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奠基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安徽红色文化历史承载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据安徽省革命遗址普查数据,全省共有革命遗址3318个[7]。这些都是大别山精神、铁军精神、小岗精神、沈浩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鲜活体现。置身于其中,大学生能够感受最为直观和真实的安徽红色历史文化。这其中的感染力,不仅来源于红色文化故事和典故里内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也来源于鲜活的安徽红色历史人物身上散发出的璀璨光辉。这些都能够穿透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直达到大学生的心中。在这些安徽红色故事和人物中,大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到,在当时异常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下,陈独秀、王稼祥、王步文、洪学智和邓稼先等安徽籍共产党人是如何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英勇事迹,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感悟安徽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二、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重难点分析进入新时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但受限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面临着一些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困境,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当代大学生对安徽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待提升首先,习近平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8]。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对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作用和内涵等认识狭隘化的问题,再加上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隐性特性,极易使大学生缺乏对安徽红色文化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次,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的腐蚀。这会影响他们对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动摇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最后,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学生与安徽红色文化之间无形中筑起了壁垒,隔断了当代大学生与安徽红色文化之间的接触和融合。同时受到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教育途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安徽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而不是主动学习和内化,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安徽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全媒体时代下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有待深化一是全媒体时代“海量化”的特性对当代大学生接受安徽红色文化教育造成负面冲击。以自媒体为主要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发展起来,造成信息传播和接收主体日益多元化,进而产生海量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千差万别,良莠不齐,甚至互相矛盾。特别是在互联网媒体上,由于其匿名性的特点,会出现极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观点和看法。这些很有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发表一些诋毁红色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的不当言论。这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极易诱发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让他们无所适从,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中。二是全媒体时代“复杂化”的特性容易削弱安徽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不同于传统媒体单向一元化的传播特质,全媒体具备多终端跨时空的特性,这造就了全媒体时代多样化和开放性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削弱安徽红色文化的引导力。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多维的社会思潮中,往往会感性地认为跟主流价值观相反的才是“真实”的。这种“复杂化”还会加深他们对安徽红色文化等主流文化的误解,严重削弱其影响力。三是全媒体时代“去中心化”的特性容易消解安徽红色文化的主导权。在全媒体时代,人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同时人人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产生与传递获得数以亿万计级的倍增效应。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安徽等地域性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引领作用。甚至当安徽红色文化在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其核心价值、思想观念、基本内涵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走向相反的方向,从而消解安徽红色文化的主导权。(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徽红色文化双向融合有待加强首先,两者双向融合在理念层面欠缺交融性。部分高校虽将安徽红色文化的内容加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依然存在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的问题。不少高校在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是组织参观革命遗迹、观看纪录片和图片展等活动,这样很难把握到安徽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实质,未能充分发挥其渲染感化的功能,同时也不利于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此外,针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基本上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体验,容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徽红色文化双向融合继续处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中、交融性较差的问题,难以让高校学生产生思考和共鸣。其次,两者双向融合在内涵层面欠缺吸引力。安徽红色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底蕴,如何挖掘和呈现这些鲜活的内容,使其价值和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这需要在两者双向融合的内涵层面下功夫。但在一些高校的具体实践中,能提供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多以对党史的简介、红色故事集锦等为主。这些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难让大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另外受限于教育者队伍的水平问题,易产生教育内容“同质”的问题,更加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两者双向融合的内涵层面多下功夫,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最后,两者双向融合在方法层面欠缺创新性。两者双向融合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然而受限于投入低、师资少、创新弱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双向融合依然缺乏在互联网上的深度延伸,这就严重弱化了两者双向融合的作用发挥。三、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设计及路径优化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9]。这是在新时代下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一)因事而化,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事而化”这一原则,要求必须跟现实需要相联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问题导向,破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短板,不断提升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避免落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一是要提升高校学生对安徽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高校要推进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进入思政课堂,在思政课教学环节加入安徽红色文化内容,作为历史佐证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同时高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专门开辟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版块,采取安徽红色文化讲堂、红歌传唱等多种方法,把安徽红色文化贯穿到思政教学各个环节上,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上下足功夫,打造安徽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可见、可知、可悟的全方位氛围体系。充分利用高校的第二课堂,推进安徽红色文化浸透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安徽红色文化读书会、主题演讲、诗歌朗诵等特色活动。这些隐性的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产生极其深远的正面影响。二是高校学生要将对安徽红色文化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高校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安徽红色文化知识和其精神内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坚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精神来应对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更大成就,回馈国家和社会。此外,高校还要在学以致用上进行着力,高校学生不仅要养成学习安徽红色文化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转换成实际行动,展现出学习到的安徽红色文化的精髓,用这些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二)因时而进,解决高校“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因时而进”这一原则,不仅要求高校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安徽红色文化,还要使高校学生真正成为安徽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就需要精准把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共鸣点,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实现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高校要将安徽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整体社会实践规划中,构建和完善以安徽红色文化弘扬与传播为主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平台,加强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依托社会实践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手段之一。尤其高校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要有保障,确保与安徽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稳定持久有序地开展下去。二是深入安徽红色文化中去,开展体验式红色实践活动。安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这些正是“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资源。高校通过组织“重走红军小道”“品尝红军餐”“模拟‘三湾改编’”等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育活动,使得高校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安徽红色文化的无形熏陶。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以实地调查安徽红色文化史实为主的调研活动,开展安徽红色足迹寻访系列活动,走访安徽籍老革命家及其后代,参观革命旧址,体验革命征程。这些都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安徽红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只有这种不局限于书本的红色实践活动,才能将安徽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植根到高校学生的内心深处,更能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益尝试。三是打造安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高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安徽地方区域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四军军部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金寨革命博物馆等安徽红色教育基地加强联系,展开合作。同时高校以“苏家埠战役”“皖南事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红色历史事件为导入点,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同打造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协同平台。(三)因势而新,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势而新”这一原则,不仅指的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还应立足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个人抱负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担负起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重担,做新时代的先行者。因势而新,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资源整合,这就要求高校深度优化安徽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与传播路径,拓宽教育的受众面,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安徽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安徽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新时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专题研讨会,单列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推动教师将安徽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开展安徽红色文化调研活动,借助现代化媒体介质,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对安徽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这使得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安徽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所在。此外,高校的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要从“灌输式”向“实践式”进行转变调整,开发相应的实践类课程,以传承和弘扬安徽红色文化为契机,多层次、多场景地将课堂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势而新,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资源整合,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要巩固传统媒体,还要进军全媒体的阵地。传统媒体是目前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显示屏、公告栏等,高校应加固自身在传统媒体中的主导地位,贴近大学生个性需求和实际生活,提高大学生对安徽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10]。因而,高校应主动出击,要抢占网络新媒体的主动权,尽快掌握和应用网络新媒体简单便捷、反应迅速、内容丰富、交互虚拟、时空分离等特性和优势,推动安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一方面,高校在校园网专门开辟安徽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上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深刻内涵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新型媒介载体,制作以安徽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文化遗迹、诗歌书信等为主要内容的不同主题的在线课程。因势而新,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资源整合,这就要求高校还须秉承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协商制定安徽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外,高校还能与社会各界、媒体舆论等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良好氛围,“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11]。四、结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安徽红色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价值蕴涵,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性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黏性”,增强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权。同时,新时代高校开展安徽红色文化教育,要结合现实需要,革新理念,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和路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够向青年大学生展示独特的红色地域文化,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感悟和认同安徽红色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助力实现安徽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参考文献:[1]习近平.“平语”近人——习近平谈强军[EB/OL].(2016-03-13).http:///politics/xxjxs/2016-03/13/c_.htm.[2]舒毅彪.论安徽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3-144.[3]蒋淑晴.依托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概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5,(6):110-114.[4]胡孔发.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J].池州学院学报,2017,(3):27-29.[5]陈书杰.新媒体时代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2):79-82.[6]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7):67-70.[7]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第1册[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3-4.[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78.[10]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11]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1).[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121/463.html



上一篇: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的驻村故事”征文获奖名单揭晓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